导航:首页 > 价格看点 > 股票价格风险的案例

股票价格风险的案例

发布时间:2023-06-10 10:52:32

① 股票价格风险是什么


股票价格风险是由于股票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数轿厅险。政治、经济的宏观因素,技术和认为因帆肢素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致使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大幅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
股票价格风险常常由某个具体事件引发,但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的情绪波动往往产生滚雪球效应。几种股票的价格上升可能带动整个股市上升,而股市的最初下跌可能使很多投资者动摇,在害薯隐怕蒙受更大损失的心理支配下,大量抛售股票,使股市进一步下跌,最后发展到整个股市狂跌,使股票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② 若你手中持有股票现货,请你分别使用远期和期权来防范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

防止价格下跌,也就是指保值
一、套期保值:就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保值的类型最基本的又可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买入套期保值是指通过期货市场买入期货合约以防止因现货价格上涨而遭受损失的行为;卖出套期保值则指通过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约以防止因现货价格下跌而造成损失的行为。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产生的原动力。无论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还是金属、能源期货市场,其产生都是源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现货价格剧烈波动而带来风险时自发形成的买卖远期合同的交易行为。这种远期合约买卖的交易机制经过不断完善,例如将合约标准化、引入对冲机制、建立保证金制度等,从而形成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为生产经营买了保险,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没有套期保值,期货市场也就不是期货市场了。 实例: 牛市和熊市中的套期保值操作技巧
1、牛市中电铜生产商的套期保值交易 铜价处于涨势之中,电铜生产商显然很少会担心产品的销售风险,对于拥有矿山的生产商来说,价格的上涨对企业非常有利,企业可以在确保利润的价格水平之上根据市场情况逐步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但对于原料(铜精矿)不足的冶炼厂来说,会更多地担心因原料价格上涨过快而削弱其产品获利能力。 我国企业进口铜精矿,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惯用的贸易方式。
(1)"点价" 在这种贸易方式下,电铜生产商完全可以根据其需要,选择合适的价格锁定其生产成本。
(2)平均价 在这种贸易方式下,电铜生产商显然会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原料价格风险,企业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就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对其现货市场上的贸易活动进行保值。 该套期保值交易过程可参见案例一: 某铜业公司1999年6月与国外某金属集团公司签定一份金属含量为3000吨的铜精矿供应合同,合同除载明各项理化指标外,特别约定TC/RC为48/4.8,计价月为1999年12月,合同清算价为计价月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三月铜平均结算价。 该公司在签定合同后,担心连续、大规模的限产活动可能会引发铜价的大幅上涨,因此决定对这笔精矿贸易进行套期保值。当时,LME三月铜期货合约价为1380美元/吨。(后来铜价果然出现大幅上涨,到计价月时,LME 三月铜期货合约价已涨至1880美元/吨,三月铜平均结算价为1810美元/吨。) 于是该公司在合同签定后,立即以1380美元/吨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上买入3000吨期货合约,(这意味着该公司所确定的铜精矿目标成本=1380-(48+4.8*22.5)=1224美元/吨)到计价月后,1810美元/吨清算价被确定的同时,(铜精矿价格=1810-(48+4.8*22.5)=1654美元/吨)该公司即在期货市场上以1880美元/吨的价格,卖出平仓3000吨期货合约。 表一 铜精矿 期货合约 目标成本价1224美元/吨买入开仓1380美元/吨实际支付价1654美元/吨卖出平仓 1880美元/吨盈亏 亏损430美元/吨盈亏盈利500美元/吨表一结果显示,该铜业公司通过该买入套期保值交易,不仅有效地规避了因价格上涨给其带来的风险损失,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利润。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电铜生产企业不仅可以作卖出套期保值,同样也可以作买入套期保值。事实上,在牛市中,电铜生产企业的保值策略应该以买入保值为主。 但在这里,我们也提醒交易者应该注意到:本案例是将套期保值交易活动统一在同一个市场环境里(LME)。如果由于国内的某些政策限制,我们不得不在国内期货市场上完成上述保值交易时,一定要考虑汇率因素对保值活动的影响。
2、熊市中电铜生产商的保值交易
(1) 对于自有矿山的企业来说,成本相对固定,铜价的下跌直接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仍然必须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以减少损失;当出现极端的情况,铜价跌破企业的成本价乃至社会的平均成本价时,企业可以采?quot;风险保值策略"。 案例二: 在99年1季度后,国内铜价不仅跌破某铜业公司的最低成本线,而且国际铜价也跌破了人们公认的社会平均成本价(1480美元/吨),在这样的市况面前,该公司判断国际上大规模的限产活动必将会导致铜价的大幅上扬。基于这种判断,该公司为减少亏损,决定开始采用"限售存库"的营销策略。 2个月后,该公司的库存已接近2万吨,而铜价并没有出现他们所期盼的大幅上升。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公司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困难。于是公司进一步采取了风险保值策略,首先他们在现货市场上开始加大销售库存的力度,并每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与现货市场上所销售库存数量相等的远期期货合约,以保持其资源保有量不变。几个月后,当期货市场价格达到其预设的目标销售价时,该公司立即将其买入的期货合约全部平掉,从而使该公司有效地摆脱了亏损困境。 在这个案例中,该公司打破了"规避产品价格风险须用卖出套期保值"的常规,所以我们把这一套期保值交易作为一个特例提出,并把它归结为风险套期保值。目的是想说明投资者在制订套期保值方案时,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事实上,套期保值交易的方法与途径也会在长期实践中得到发展与丰富的。企业完全有理由根据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市场环境里制订形式多样的保证值策略。 但是,这里必须指出,这类保值交易毕竟是在特殊市场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企业在套用时必须要谨慎,必须要考虑市场环境的判断依据是否充分;企业抗风险资金的承受程度与周期是否充分等。
(2)对于来料冶炼的电铜生产商来说,铜价下跌时将很少考虑成本因素,即精矿的价格风险,而会更多地担心其产品价格下降过快使其蒙受风险损失。因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在组织生产时,手上并不会握有定单。因此,他们必须考虑到利用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将销售风险转移出去。 生产企业在进行这种保值交易时,其保值量往往是根据其库存商品数量或计划销售数量来确定的,期货合约的卖出价是根据其目标利润确定的。 案例三: 某铜业公司在98年初根据资料分析,担心铜价会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于是该公司决定按每月4000吨的计划销售量,对其产品--电铜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该公司在期货市场上分别以17450元/吨,17650元/吨,17850元/吨,18050元/吨,18250元/吨的价格卖出5,6,7,8,9月份期货合约各4000吨。并且该公司将当时的现货价格为17200元/吨作为其目标销售价。 在进入二季度后,现货铜价果然跌至16500元/吨,该公司按预定的交易策略,从4月1日起,对应其每周的实际销售销售量对5月份期货合约进行买入平仓。到4月末的套期保值 交易结果如下: 表二 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目标销售价:17200(元/吨) 计划销售量:4000(吨) 5月份期货合约卖出价17450(元/吨),合约数量4000(吨)第一周实际销售量:1000吨 平均销售价16500元/吨 销售亏损70万元 5月合约买入平仓量1000吨 平仓价16650元/吨 平仓盈利80万元 第二周实际销售量1000吨 16450元/吨 销售亏损75万元 5月合约买入平仓量1000吨 平仓价16600元/吨 平仓盈利85万元 第三周实际销售量1000吨 平均销售价16400元/吨 销售亏损80万元 5月合约买入平仓量1000吨 平仓价16550元/吨 平仓盈利90万元 第四周实际销售量1000吨 平均销售价16400元/吨 销售亏损80万元 5月合约买入平仓量1000吨 平仓价16500元/吨 平仓盈利95万元 累 计累计销售4000吨 累计销售亏损305万元 累计平仓4000吨 累计平仓盈利350万元 根据上述结果,盈亏相抵并减去8万元交易手续费后,还盈利37万元。因此该公司实际实现的销售价格为17290元/吨。这一结果表明该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有效地规避了铜价下跌所产生的经营风险,实现了该公司所希望的目标销售价。 以后各月的交易过程同此,本文不再赘述。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出在熊市中电铜生产企业,在现有的投资市场条件下,应该以卖出套期保值为主。
3、牛市中铜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交易 加工企业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他们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出发点与铜生产企业是一样的。他们同样会认为最大的市场风险是来自于原料价格的上涨。于是,加工企业希望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先建立与现货交易量相对应的多头头寸,来确定自己所预期的目标成本,这在前文已有阐述。 我们实际上可以这样表述买入套期保值的应用条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如果当他们判断市场风险是来自于原料价格风险时,企业将会使用买入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
4、熊市中铜加工企业的套期保值交易 在铜价下跌的过程中,铜加工企业同样会较少考虑原料成本风险,而更多地关注其产品价格会随原料价格的下跌而下跌,并进而削弱其产品的获利能力。在这样的市场风险面前,他们往往会通过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规避未来产品的价格风险。 案例四: 某电缆厂到98年底仍有库存铜芯电缆3000吨,生产这批电缆的电铜成本平均价为18500元/吨,而这批电缆最低目标利润的销售价=铜价+2000元/吨。(正常利润的销售价=铜价+3000元/吨)而当时的电缆价格仍随铜价的下跌而下跌,已跌至了20500元/吨,如果跌势持续的话,该厂的库存电缆将无法实现其最低目标利润。于是该厂决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当即在期货市场上以17500元/吨的期货价卖出3月期铜合约3000吨。 第一周周末清算时,该厂共销售库存电缆600吨,平均销售价为20300元/吨,同时该厂又在期货市场上以17250元/吨的期货价格买入600吨期货合约对所持期货合约进行平仓。 第二周周末清算时,该厂又销售库存电缆700吨,平均销售价为20000元/吨,同时该厂再在期货市场上以16950元/吨的期货价买入700吨期货合约继续对所持的期货合约进行平仓。 第三周、第四周该厂分别以19900元/吨和19800元/吨的平均销售价销售库存电缆800吨和900吨,并且分别在周末清算的同时,等量的在期货市场上以16850元/吨和16750元/吨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平仓。该套期保值交易的结果详见下表。 表三 时间现货市场 库存电缆3000吨 目标利润销售价20500元/吨 期货市场 卖出期货合约持仓3000吨 期货合约价格17500元/吨 第一周销售库存电缆600吨 销售平均价20300元/吨 亏损12万元 剩余库存电缆2400吨 买入平仓600吨 平仓价17250元/吨 盈利15万元 剩余空头持仓2400吨 第二周销售库存电缆700吨 销售平均价20000元/吨 亏损35万元 剩余库存电缆1700吨 买入平仓700吨 平仓价16950元/吨 盈利38.5万元 剩余空头持仓1700元/吨 第三周销售库存电缆800吨 销售平均价19900元/吨 亏损48万元 剩余库存电缆900吨 买入平仓800吨 平仓价16850元/吨 盈利52万元 剩余空头持仓900吨 第四周销售库存电缆900吨 销售平均价19800元/吨 亏损63万元 剩余库存电缆0 买入平仓900吨 平仓价16750元/吨 盈利67.5万元 剩余空头持仓0 套期保值结果亏损158万元盈利173万元我们通过表三所显示的结果,将盈亏相抵并去处交易成本6万元后,该厂3000吨库存电缆的实际销售价格为20530元/吨,完全避免了产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风险损失。 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卖出套期保值的应用条件,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当他们判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来自于产品价格风险时,企业将会选用卖出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来规避风险。

③ 什么是风险对冲,有哪些简单例子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举个例子,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与风险分散策略不同,风险对冲可以管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利用风险对冲策略管理风险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冲比率的确定,这一比率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成本。风险对冲案例:假如你在10元价位买了一支股票,这个股票未来有可能涨到15元,也有可能跌到7元。
你对于收益的期望倒不是太高,更主要的是希望如果股票下跌也不要亏掉30%那么多。你要怎么做才可以降低股票下跌时的风险?一种可能的方案是:你在买入股票的同时买入这支股票的认沽期权——期权是一种在未来可以实施的权利(而非义务),例如这里的认沽期权可能是“在一个月后以9元价格出售该股票”的权利;如果到一个月以后股价低于9元,你仍然可以用9元的价格出售,期权的发行者必须照单全收;当然如果股价高于9元,你就不会行使这个权利(到市场上卖个更高的价格岂不更好)。
由于给了你这种可选择的权利,期权的发行者会向你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就是期权费。原本你的股票可能给你带来50%的收益或者30%的损失。当你同时买入执行价为9元的认沽期权以后,损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可能的收益变成了。(15元-10元-期权费)/10元而可能的损失则变成了:(10元-9元+期权费)/10元潜在的收益和损失都变小了。通过买入认沽期权,你付出了一部分潜在收益,换来了对风险的规避。

④ 股票期权的风险问题

你好,期权属于金融衍生产品,与股票、债券相比,其专业性强、杠杆高,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不仅要了解期权知识,还要对其风险有所熟悉。
股票期权买方的风险有哪些?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期权的买入开仓后,将成为期权的权利方。所谓权利方就是指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权利金),获得了一种权利,即有权在期权到期时以约定的价格向期权卖方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数量的标的证券。当然,期权的权利方也可以选择放弃行使权利。
就期权权利方而言,风险一次性锁定,最大损失是已经付出的权利金,但收益却可以很大;对于期权义务方,收益被一次性锁定了,最大收益限于收取的买方权利金,然而其承担的损失却可能很大。
投资者也许会问,看起来卖出期权似乎有很大的风险,而通过买入期权既赋予了我权利,又帮我锁定了损失,是否买入期权就没什么风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来看接下来这个例子。
例如,X公司股票价格现在为10元,投资者支付了100元权利金,买入了1张X公司股票的认购期权(假设合约单位为100),3个月后有权按10元/股买入100股X公司的股票;3个月后的到期日,在X公司的股票价格分别为8元、9元、10元、11元、12元的五种情景下,比较买入股票和买入期权这两种投资方式的收益情况。
不难看出,由于股票期权的高杠杆性,投资者在拥有了较大的潜在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了较高的市场风险。标的证券的价格波动会造成期权价格的大幅波动,如果期权到期时为虚值,那么买方将损失全部的权利金。
对于投资者而言,股票期权的权利方主要面临哪些风险呢?
第一,损失全部权利金的风险。投资者在成功买入开仓后,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化,不需再交纳和追加保证金,远离爆仓的“噩梦”,最大损失就是买入成交时所支付的权利金,这是权利方的优势所在。但是需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如果持有的期权在到期时没有价值的话,你付出的权利金将全部损失,换句话说,你的损失将是100%,如此“积少成多”下去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期权的权利方不可一直抱着不平仓的心态,必要时需及时平仓止损。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投资者把买期权纯粹当作“赌方向的游戏”,那将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第二,时间损耗的风险。作为期权的权利方,最不利的就是时间价值的损耗。只要没有到期,期权就有时间价值,对权利方来说就存在有利变化的可能。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期权的时间价值减小,权利方持有的期权价值就相应减小。也就是说,权利方拥有的权利是有期限的。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标的证券价格波动未达预期,那么其所持有的头寸将失去价值。即使投资者对市场走势判断正确,但是如果在期权到期日后才达到预期,那么投资者也无法再行使权利了。
尽管在一些教科书里,股票期权的权利方可能被描述为具有“风险有限,收益无限”的损益特征。但是在实际投资中,权利方面临的风险并非如想像中的那么小。因此,投资者持有权利方头寸时,仍要密切关注行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⑤ 违反刑法285条的案例

  1. 赵吉操纵证券价格交易案---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抬高股票价格获利的行为如何处理?(《刑事审判参考》第七辑),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如下:

    公诉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赵吉吉,男,29岁,上海市人,大专文化程度,石家庄信托投资股份公司上海零陵路证券交易营业部电脑部交易清算员,1999年7月1日被逮捕。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赵吉吉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赵吉吉为了抬高股票价格,以便其本人及朋友能在抛售股票时获利,利用计算机侵入三亚中亚信托投资公司上海新闸路证券交易营业部(以下简称三亚营业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该部待发送的委托数据进行修改,以致“兴业房产”和“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被抬高。赵吉吉及其朋友乘机抛售股票获利数万元,而三亚营业部因此遭受295万余元的经济损失。赵吉吉的行为已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处罚,还应当责令其给被害单位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

被告人赵吉吉辩称:关于“莲花味精”股票在4月16日下午开盘时涨停(即股票价格上涨至前市该种股票收盘价格的一定比例时,股市采取的停牌限制上涨措施)一事,我没有明确告诉过高春修,其抛售“莲花味精”股票,与我无关。

赵吉吉的辩护人辩称:赵吉吉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修改,对其行为应当按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高春修买卖“莲花味精”股票,与赵吉吉的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赵吉吉是初犯,认罪态度较好,对造成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也表示愿意尽力赔偿,故对赵吉吉应当从轻处罚,并应当适用缓刑。另外,被害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原因,除与赵吉吉的行为有关以外,强制平仓也是一个原因,因此该损失不能都由赵吉吉赔偿。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被告人赵吉吉曾受过电子专业的高等教育,且具有多年从事证券交易的经历,谙熟证券交易的电脑操作程序。

1999年3月31日下午,被告人赵吉吉到被害单位三亚营业部的营业厅,通过操作专供客户查询信息所用的电脑终端,非法侵入三亚营业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现该系统中的委托报盘数据库未设置密码,即萌生了通过修改该数据库中的数据抬高上市股票价格,以便使自己在抛售股票时获利的念头。4月15日,赵吉吉再次通过三亚营业部的电脑侵入该营业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先复制下委托报盘数据库,再对该数据库进行模拟修改。当修改获得成功后,赵吉吉即决定次日实施。为了炫耀自己具有操纵股市变动趋势的“能耐”,赵吉吉示意股民高春修先购进“莲花味精”股票,待该种股票价格上扬时,抛售获利。

4月16日中午股市休市时,被告人赵吉吉在三亚营业部的营业厅里通过操作电脑终端,对三亚营业部准备向证券交易所发达的委托报盘数据内容进行了修改,将周某等5位股民买卖其他股票的数据,均修改成以当日涨停价位委托买入“兴业房产”198.95万股、“莲花味精”298.98万股。当日下午股市开盘时,上述修改过的数据被三亚营业部发送到证券交易所后,立即引起“兴业房产”和“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大幅度上扬。赵吉吉乘机以涨停价抛售了其在天津市国际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帐户上的7800股“兴业房产”股票,获利7277.01元。股民高春修及其代理人王琦华也将受赵吉吉示意买入的8.9万股“莲花味精”股票抛出,获利8.4万余元。由于拥有这两种股票的股民都乘机抛售,使发出买入信息的三亚营业部不得不以涨停价或接近涨停价的价格买入,为此需支付6000余万元的资金。三亚营业部一时无法支付此巨额资金,最后被迫平仓,遭受经济损失达295万余元。案发后,公安机关为三亚营业部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为证明上述指控,公诉人提交了如下证据。

1.被告人赵吉吉的履历和赵吉吉原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实:赵吉吉毕业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电子专业,曾先后在两家从事证券交易的单位工作,熟识证券行业计算机操作业务。赵吉吉的供述也印证了上述事实。

2.三亚营业部1999年4月16日的报案材料、4月19日的“分析报告”证实:三亚营业部经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委托报盘的数据库先后在3月31日、4月15日、4月16日被“黑客”多次侵入。“分析报告”还反映,4月15日“黑客”曾经复制过数据库,并进行删除和修改。被告人赵吉吉的供述与上述情况反映相符。

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的资金帐户对帐单证实:被告人赵吉吉在该帐户有7800股“兴业房产”股票。印证了赵吉吉关于想使自己原先购入的7800股“兴业房产”股票在抛售时能减少损失的供述。

上海证券交易所电脑技术部经对三亚营业部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后作出的情况分析和三亚营业部电脑操作人员周斌的证言证实:三亚营业部计算机系统的委托报盘数据库未设置密码,只要掌握一般计算机知识和了解证券行业计算机系统特点,便可侵入并对其中数据进行修改。证实的情况与被告人赵吉吉的供述一致。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的侦查实验情况记录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关于三亚营业部计算机系统中委托报盘数据库被侵入并被修改数据的现实可行性结论”鉴定书,与三亚营业部的“分析报告”和被告人赵吉吉的供述相符。

3.三亚营业部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的结果、该部4月16日的现场监控录像带以及被告人赵吉吉所在单位的同事王洋、刘景亚对监控录像带中人物图像指认的结果证实:赵吉吉在4月16日中午到过三亚营业部营业厅,通过操作计算机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并将待发送的周某、李某、周某某、严某某、屠某某5位股民委托买卖其他股票的报盘数据作了修改。

将5位股民的原始委托数据查询单与被修改的数据进行对照后证实:股民周某某、李某原于4月16日委托买卖“审能股份”、“丰华圆珠”的数据,被改为以涨停价10.93元分别买入“兴业房产”99.9万股和99.05万股;股民周某某、严某某、屠某某原于4月16日委托买卖“金健米业”、“岁宝热电”和“福建水泥”的数据,被修改为以涨停价12.98元分别买入“莲花味精”99.99万股、99.03万股和99.96万股。5位股民委托报盘数据被修改的内容,与被告人赵吉吉的供述相吻合。

4.股民高春修的陈述证实:被告人赵吉吉在4月14日告知其“莲花味精”股票会在16日下午涨停,可以买进一些。于是,他在4月15日嘱其代理人王琦华买进了“莲花味精”股票7.9万股,王琦华本人也跟着买进同样股票1万股。高春修的陈述得到王琦华证言的印证。高春修、王琦华的证言还证实:4月16日下午股市尚未开盘,即以涨停价委托卖出在4月15日买入的“莲花味精”股票。赵吉吉供认,曾叫高春修事先买些“莲花味精”股票。

5.三亚营业部的报案报告和5位股民的交割单、三亚营业部财务人员孙春皎关于其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陈述、被告人赵吉吉抛出“兴业房产”的交割单和股民高春修及其代理人王琦华的证言证实:赵吉吉非法修改数据后,即电话通知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将其名下的7800股“兴业房产”股票卖出;被赵吉吉修改过的数据在当日下午股市开盘时,即被发送到交易所,两种股票的价格不久即被抬高至涨停价位,引起这两种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大幅上扬,出现异常波动;有总价格6000余万元的近500万股的两种股票被三亚营业部买入,最后导致平仓,造成该营业部295万余元的经济损失;扣除公安机关追回的部分损失外,尚有240多万元无法追回。同时,这些证据也反映了赵吉吉、高春修等人乘机抛售股票从中获利的事实。

以上证据经审查和庭审质证,能够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根据。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同时,涉及计算机的各种犯罪也逐渐增多,日渐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一种因素。因此,依法惩治针对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的各种犯罪,已成为刑法的重要任务。

被告人赵吉吉身为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理当自觉执行证券管理制度、维护证券交易秩序,但其为了使自己和朋友所持的股票得以高价抛售,从中获取非法利益,竟利用修改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储数据的方法,人为地操纵股票价格,扰乱股市交易秩序,给三亚营业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情节严重。赵吉吉的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赵吉吉违法所得的7277.01元,应当予以追缴;依照刑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给被害单位三亚营业部造成的经济损失,赵吉吉应当赔偿。



注释: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立的安全保护制度。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情节严重的”,构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其中第(四)项将“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规定为犯罪情形之一。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证券的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被告人赵吉吉的整个行为,从现象上看是非法侵入了他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修改了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致使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部分信息遭到破坏。这些表像,与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相似。但是赵吉吉并非以破坏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设立的安全保护制度为目的的实施犯罪行为,其行为主观上是想在引起股票价格异常上涨时抛售股票获利,客观上引起了股市价格的异常波动,结果也确实使自己及朋友获得了利益,而给三亚营业部造成295万余元的损失。赵吉吉的犯罪,虽然使用的手段牵连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但是侵犯的客体是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所保护的国家对证券的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构成的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不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股民高春修于4月15日买进数万股“莲花味精”股票,在4月16日午市开盘前即以涨停价位委托抛出,其委托的价格与开盘后出现的涨停价位相符。因此,高春修关于是被告人赵吉吉让其买进该股票的证词,是可信的。赵吉吉关于高春修抛售股票与其无关的辩解,赵吉吉的辩护人关于高春修买卖“莲花味精”股票与赵吉吉的行为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辩护意见,均不予采纳。

由于被告人赵吉吉修改了数据,以致被害单位三亚营业部发出了错误的买入信息,从而遭受经济损失。从表面上看,三亚营业部似乎是因无力支付而被强制平仓造成损失,但根本原因却在于赵吉吉的扰乱股市行为。赵吉吉理应对三亚营业部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承担责任。赵吉吉的辩护人提出强制平仓是遭受经济损失的原因之一,因此该损失不能都由赵吉吉赔偿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被告人赵吉吉虽是初犯,但犯罪手段恶劣,社会危害性大,并且给被害单位造成的绝大部分经济损失至今仍未挽回,故赵吉吉的辩护人要求对赵吉吉适用缓刑的辩护意见,不予采纳。鉴于赵吉吉归案后交待问题态度较好,可酌情从轻处罚。

综上,为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惩治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犯罪行为,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11月11日判决:

一、被告人赵吉吉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二、被告人赵吉吉赔偿被害单位三亚中亚信托投资公司上海新闸路证券交易营业部经济损失计人民币2497604.62元。

三、追缴被告人赵吉吉的违法所得人民币7277.01元,予以没收。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赵吉吉表示服判,没有提出上诉,检察机关也没有抗诉,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2、刑法第285条,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⑥ 股市崩盘的崩盘案例

纽约1929大崩盘
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大恐慌再临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987年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日本股市梦魇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中国式股灾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之,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⑦ 股票价值分析案例

楼主是和我一样选了苦逼的财管公选课么……
查了一下没有人解答,我就自己做了下,虽然你现在肯定不需要这份答案了,但希望以后搜到的同学可以省心吧,哈哈……
路过的点个赞哈……
(1)股票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不一定反映该股票的真正价值,而股票的价值应该在股份公司持续经营中体现。因此,公司股票的价值是由公司逐年发放的股利所决定的。而股利多少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说到底,股票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业绩决定的。通过研究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指导投资决策,这就是股利贴现模型的现实意义了。
(2) 1.如果公司增加股利的话,就意味着他存有的现金会减少,将来如果那些投资需要钱的话,就必须通过融资解决,比如贷款、股票增发等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2.如果公司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大量现金的项目的话,那还是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们比较好,这样毕竟是反馈给了股东们,而如果不发掉很有可能则放在公司吃银行利息也是浪费。
3.如果是发放股利的话,在发放日当然股票账面价值会下降。
以上是我自己搜的
(3)这道计算题是在假设公司将全部盈余都用来发放股利的情况下做的,也就是净收益的增长率等于股利增长率,而且此公司的增长率很大,所以最终结果的股票价值较大,应该是对的吧
闲话不说,上过程
k=4%+1.5×﹙8%-4%﹚=10%
d1=2×(1+15%)=2.3
d2=2.3×(1+15%)=2.645
v1=2.3×pvif(10%,1)(括号里的是下标,字母用大写,后面的也是)+2.645×pvif(10%,2)
=4.27547
v2=2.645×(1+8%)/(10%-8%)
现值:142.83×pvif(10%,2)=117.97758
v=v1+v2=122.25(元)
~\(≧▽≦)/~啦啦啦解答完毕。

⑧ 谁能帮我举个实际的例子证明一下股票的问题!

烧饼2007-06-05 11:47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
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⑨ 雷坑终结者:两千亿帝国的倒下,德隆系风险案例(上)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解读 财经 热点,探寻理财良方。乱花渐欲迷人眼,财富管理,我们从知雷、识雷、防雷和排雷开始。

大家好,欢迎回到清禾讲堂,我是大伟。理财可以学习,我们相信自己,要努力,不着急,一起做有知识、有思考、有温度的财富管理达人!

读过武侠小说的朋友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故事。资本市碰脊场也从来不缺人,也不缺故事。这节课我们就给大家讲讲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德隆系事件。

所谓的德隆系事件是指2004年4月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的德隆集团,由于唐万新及其兄弟等人通过金新信托等金融机构变相的吸收存款操纵股价,以及产融结合的这种方式不断的进行护盘,也就是在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拿出资金来维持股价,最后导致风险不断的积累,最终金新信托发生挤兑,法人股全部被质押,德隆系的股票流通市值从206.8亿的高位下降到了50亿元,这个事件造成了德隆集团的轰然倒下。那么给背后的投资者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管是相关股票的股民,还是说购买了当时相关的信托、银行理财的理财者,都损失惨重。

详细讲述德隆系事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个事件当中的关键词:

一是德隆集团,这个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旗下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当初被人们称为"股市第一庄",控制的资产总共超过了1200亿,但是德隆的股票于2004年4月崩盘;

二是唐万新,德隆的创始人,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100强富豪排名的第27名,因为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市场的价格非法获利,2004年被警方逮捕;

三是金新信托,当时最活跃的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一类非常特殊的金融机构,它呢当时是德隆集团炒作股票的主要资金来源和渠道,曾在1997年-2004年7年的时间总共非法吸收了公众存款201亿元;

第四是"老三股",老三股是指德隆集团旗下的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这三只股票,通过炒高他们的股价,然后拿着股票去质押再融资,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类似的这样一种滚雪球的方式来进行扩张;

第五个关键点叫产融结合,产融结合培神一般是大型的产业集团他们通过参股或者是控股金融机构,开展全牌照的金融业务,以实现服务主业、满足内部的这种金融需求的、创造价值的为目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给大家详细的讲解德隆系事件的始末。

德隆系的崛起。这个故事开始于1986年,唐万新他拿着400块钱当时在乌鲁木齐市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公司"的彩印店,这个彩印店一年就赚了100万。1992年,唐万新和兄弟等人注册成立了新疆德隆实业公司,当年股市非常疯狂,唐万新利用了群众的力量,请民工去深圳去排队买这个认股权证,转手卖钱一夜暴富,1993年3月他赚到了5000万元。经过这两件事情,唐万新发现资本市场是快速积累财富的宝地,具有巨大的魅力。

到了1994年的时候,德隆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从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总共融得了3亿元。1996年的时候,它先后控股了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这三家上市公司,进而构成了德隆系的"老三股"。收购上市公司的目标实际就是坐庄,通过大量的吸入流通股来拉升股价,再进行质押融资——股价越高,他获取的这种融资就会越多,然后再利用这些资金去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此反反复复,通过长期的运作,德隆老三股的股价,最终上涨的幅度全部超过了1000%,超过10倍的幅度。但也是这样的疯狂的二级市场的炒作将德隆拉入了这个资金短缺的深渊,从2000年开始,德隆后来统计,每个月它的所谓的护盘的成本大约要800万人民币左右,一年1个亿左右。

由于护盘成本过高,为了融资更多,融得更多的资金,2001年德隆开始大张旗鼓地扯出了所谓的金融整合的旗帜,着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开始产融混合经营这种方式来尝试,借着产业整合进入了金融领域,实现产融的结合。德隆通过控股新疆金融租赁、金新信托,再借助新疆金融租赁和金新信托给他输血,布局整个金融产业。控制了比如说当时的伊斯兰信托、中富证笑中渗券等等这些金融机构,总共最后融到了250亿以上的资金。当然了,多数实际是以各类的委托理财的业务来操作的,德隆在当时长期开出的年化利息呢高达12%~22%之间,而在那个时候啊,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只有2%左右,基础的贷款利息也比较低,也只有5%~6%左右。

德隆一手并购金融机构,一手又大举的进行产业投资,那么两者进行产业融合,所谓的这样的模式。2002年,德隆先后宣布投资农村超市和重型 汽车 业、 旅游 业以及畜牧业,开始了它的迅速的扩张。

受到2000年底"中科系"的股票事件,和2001年4月份"郎咸平炮轰德隆"的影响,德隆系的股票开始波动,旗下它的重要的融资平台——金新信托进而也发生了理财产品挤兑的风波,一度出现了高达41亿元的没有兑付的缺口。在那个时候,其实德隆它陷入了资金危机,从金新信托发生第一次挤兑风波以来,德隆系的金融机构每天都有到期无法兑付的资金,投资者们上门进行游行并且有的以自杀相威胁,甚至砸抢相关的营业部等各种各样的闹剧。当时为了应对这种危机,兑付风波之后,德隆系大举的并购金融机构,从起初的2家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27家,甚至当中包含了6家城市商业银行,从现在的视角来回顾,简直不可思议。

一直到了2003年10月前后,我们国家当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家的信贷政策收紧,宏观的行业调整,进而波及到了整个德隆所在的大部分的行业,德隆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资金压力。12月份,唐万新将他手中湘火炬的1亿个法人股质押给了银行,然后在后来的半年之内,德隆手中的所有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全部被质押。这个质押的意思,实际和抵押类似,房子抵押做贷款,股票我们把它称为质押做贷款。2004年3月之后,《商务周刊》这家媒体为代表的,还有在很多的门户网站等等都发布了相关名为《德隆资金链紧绷》、《德隆为何如此脆弱?》等等相关的文章,很煽情,点燃了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针对德隆的负面评论,实际这个,无疑加剧了德隆当时危险的爆发。2004年的4月13日,当时的合金投资率先跌停,接着"老三股"全线下挫,数周之内,"德隆系"的股票的流通市值从206.8亿下降到了50亿元。

媒体的负面报道以及股价的暴跌,实际直接导致了相关金融机构拼命地去挤兑德隆,雪上加霜,比如原来没有到期的贷款,就有的金融机构让德隆提前还款,大象一样的德隆终于轰然一声的彻底倒下。政府最后决定授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权托管了德隆的所有的债权债务的事宜。2004年的时候,12月14号,检察院最终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名,逮捕了唐万新,后来唐万新被指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操纵证券市场的价格罪,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这就是整个轰轰烈烈的德隆系的事件,其中的利益纠葛非常复杂,很多真实的情况可能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重新浮现在老百姓的面前。这里,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尽量通过我们的讲解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客观的德隆系的事件。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德隆系事件中到底存在着哪些风险?到底有哪些雷坑?其实作为我们普通的投资者,首先我们要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拥有177家子孙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的如此巨型的一个企业集团,说倒下就倒下了?就像婴儿一样在寒风当中居然弱不禁风。

我们可以发现,德隆系通过利用多家金融机构的这种控制和关联交易不断的来获取资金,这样做的一个隐藏着的风险有哪些呢?

第一个就是杠杆过高所导致的市场风险。首先一个主要风险是德隆它作为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实体企业,它对外部的这种资金的依赖程度太大了,杠杆率太高了。

第二点是德隆它自己"自融"导致的道德风险, 自己给自己融资。德隆通过特定的股权结构设计进行"自融",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还存在着不可忽略的这种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德隆在资本面前很容易迷失方向,过度依赖于资本融资却忽略了它本身自己的实业的技术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在短短十几年,德隆通过并购打造了漫长无比的产业链,据说,开始的时候说要打造全国5个产业链,要垄断、整合全中国的5个产业链,这事可想而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一直在金融业和实业当中进行周旋:一方面通过金新信托继续委托理财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刚才我们讲它的资金的收益率是12~22%之间,总体的成本要远远超过这个理财者的收益率,同时它又在股市上通吃流通筹码、抬高股价以获利;另外一方面,它通过上市公司来完成整个产业的整合,成为所谓的"成功的实业家"。这里面实际大家如果去查一下相关发的信息,唐万新的哥哥唐万里一度是中国工商联的主席,这个概念,大概是什么级别么,和中国现在企业家当中的柳传志先生,和马云,几乎是同样的概念。

但是无论是做产业,还是做金融,都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它的企业的赢利模式。进入金融业是通过高额的这种收益回报,为实业源源不断的输送资金,但是它这个过程并没有产生可以弥补资金缺口的收入,不仅使金融的业务深受其累,而且实业也深受其累,最终它的资金管道枯竭,实业也随之消亡。其实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黑洞,也是一个"以一个更大的黑洞来填补前一个黑洞"的这种饮鸩止渴的 游戏 。最终的结局是,承受不了长时间的这种拆东墙补西墙,资金链断裂,整个系统轰然倒塌。

第一我们慎重的选择杠杆过高的产品。首先是要慎重选择杠杆过高的这种金融工具。

通过增加杠杆通常通过产融的这种方式来实现,产融结合一般指产业资本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的参股控股等等这种方式来进行结合,强强联合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手段。虽然说德隆对外部资金十分依赖,但是德隆并不是庞氏骗局,德隆它自己是有实业的,但有许许多多最后崩溃的企业都是有实业的,而且实业的规模也很庞大。德隆一手并购的金融机构,一手大举来进行产业的投资,德隆系太过复杂,当复杂关系当中涉及的主体越多的时候,风险就越可能被缓释和吸收,但是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越复杂,这种风险也越容易被扩散,被影响到其他部门。对于如此的复杂,杠杆水平也是如此高的企业,我们投资者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至少要查明股权结构以及最近两年的年报,比如像巴菲特所说:你买的不是股票,而是一部分企业的生意。所以股票它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股票对应的企业它内部的情况。

其次,我们要警惕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没有哪一个企业是散财童子,德隆也不是。以各类理财业务长期开出的高达12%~22%的年化利息,来吸引投资者,把资金源源不断的给他们输过去,归根结底来讲是投资者他自己承担了超出能力之外的风险,来获得所谓的高收益。但是其所投资的产业能保持每年如此之高的增长速度吗?背后产业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没有如此高的利润回报,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无数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进行投资理财我们也一定要牢记投资的三性原则,收益和安全就像一块磁铁石的两端,顾此往往失彼,鱼和熊掌很难兼得。市场上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来进行相应的理财产品的选择。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要规避不熟悉的项目和产品。对于类似的案例,作为投资者我们都要警示,像控制如此之多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的"大德隆"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市场上无数的"小德隆"们呢?如果说不能够穿透层层嵌套我们发现它的底层的资产、没有专业的理财顾问来帮助去判断明辨真实的投资逻辑、更不能够认清投资风险的来源和大小,我们就建议投资者需要做的就十分简单:什么也不做,我们不进行不熟悉的项目和产品的投资。因为那都是你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投资,也是对自己的财富很有可能是不负责任的投资。

相信通过我们本节课的讲解,大家对于德隆系的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倒塌的德隆集团和万千的受损失的投资者,我们也感到十分的惋惜。但是时光不能倒流,我们无法追回过去的损失,只有希望通过德隆这样一个事件,为未来的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在各种投资当中能够识别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时间有量,知识无价,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阅读全文

与股票价格风险的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为手机集团股票代码 浏览:743
定增两跌停的股票能买吗 浏览:270
股票量化和期货量化 浏览:213
如何查询股票自身开户数量 浏览:64
今日三宝光电股票行情 浏览:864
富国股票基金 浏览:917
000858股票历史交易记录 浏览:129
河智星主演的作品 浏览:254
韩国李采潭 浏览:186
越战电影全部影片免费观看 浏览:792
大幅 浏览:480
2019上市公司股票利润 浏览:948
搜索股票的软件迅雷下载 浏览:447
午马神电影 浏览:114
股票账户好 浏览:62
股票被诈骗转账对公账户 浏览:25
香港股票哪个软件好 浏览:931
晋能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562
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 浏览:103
航发科技股票查询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