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知识 > 迅雷股票分析师

迅雷股票分析师

发布时间:2024-04-07 09:22:21

A. 什么是市盈率市盈率有什么用处如何看待市盈率高低

谈到市盈率,这简直就是让人又爱又恨,有人说它有用的同时也有人说没有用。那到底说是有用还是没有用,怎么去使用?

在给大家讲解到底如何使用市盈率去购买股票之前,最近机构非常值得关注的牛股先推荐给大家,分分钟都可能被删除,有想法的还是尽快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提到的市盈率,它的具体意思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他能够清晰的反映一笔投资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回本。

它的计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就像是,20元是某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这个时候你买入成本就是20元,过去的一年里公司每股收益有5元人民币,这个时候市盈利率就等于20/5=4倍。你投入的钱,都是公司去赚回来的,花费时间为4年。

那就表示了市盈率实际上越低,也就代表着越好,也就越有投资的价值?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将市盈率就这么直接拿来用,不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好好探讨一下~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因为行业不一样市盈率就有了差异,传统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有限制,市盈率就很低,然而高新企业的发展空间就很大了,投资者就会给予很高的估值,因此,市盈率就会较高。

大家可能又会问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有哪些股票,说实话我真不知道?各行业龙头股的股票名单我熬夜归整出了一份,选股选头部不会错,重新排名是自动的,朋友们先领了再分析:【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市盈率多少才合理?上文也提到行业不一样公司不一样特性也不一样,因此市盈率到底多少这不好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做出一个很好的参考。

三、要怎么运用市盈率?

这么来说,市盈率的使用方法,就有这三种:一是探讨该公司的历史市盈率;第二点该公司与同业公司市盈率,和行业平均市盈率它们之间进行强烈的对比;第三主要就是来研究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很麻烦的话,这里有个不花钱的诊股平台,以上的三种方法会被当做依据,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都会帮你总结出来,只要输入股票代码,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一份周密的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相对而言,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最为实用,由于考虑篇幅原因,这里就跟大家说下第一种方法。

众所周知,股票的价格犹如过山车,总是涨涨跌跌的,任何一支股票,价格都是处于上下浮动的,不可能一直处于上涨的状态,当然,众所周知,同一支股票,在价格方面,是不可能一直下跌的。在估值太高时,股价就会回调,同理,若估值低于预期,股价上升也在预料之中。即一支股票的价格,是随着它的真正的价值而有所浮动的。

这里我们就以XX股票作为范例重点讲一下,XX股票的市盈率目前高于近十年8.15%的时间,也就是说xx股票市盈率目前低于近十年来91.85%的时间,处于低估区间中,可以考虑买入股票。



注意,买入不是一股脑的投入,这不是买股票的最佳选择。而是可以分阶段来买,接下来我们会教大家一些方法。

打个比方,每股79块多的xx股票,如果你要用8万来买,你可以买十手,分4次来买,不必一次性买完。

认真观察了近十年来的市盈率,最终得出在这十年里市盈率的最低值为8.17,XX股票在这个时候市盈率是10.1。那么我们就平均的把8.17-10.1这个市盈率大区间切分成五个区间,每降到一个区间对应的就去买一次。

做个假设,我们在市盈率是10.1的时候进行第一次购买1手,市盈率下跌至9.5买入2手,等到市盈率下降到8.9的时候再进行第三次的买入,买入3手,市盈率下跌至8.3买入4手。

要是购买之后就安心的把握股份,市盈率每下跌至一个区间,买入的时候按照计划。

同样的道理,如果股票价格上涨了,高估值区间划分在一个区域内,手里的股票依次卖出去。

B. 股票 盈利增长率,股息率,市盈率 怎么算 急!!!!!!!!!!!!加分

后面两个问题还好回答,第一个就算是巴菲特也不会或不愿意回答的.

C. 2022年中国软件股票还能涨到100吗

只要你想,就可以。
全年总成交额创新高、全年IPO上市企业数量创新高、全年IPO合计募资创新高、北向资金加仓A股金额创新高,伴随着四项纪录诞生,A股2021年正式收官。

截至12月31日收盘,当天沪指涨0.57%,报3639.78点,成交额达4335亿元;深成指涨0.41%,报14857.35点,成交额达6267亿元;创业板指收平,报3322.67点,成交额达2393亿元。

从2021年全年来看,A股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2021年度,沪指全年涨4.8%,深证成指涨2.67%,创业板指大涨12.02%。值得注意的是,沪指在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

今年年内热点行业板块迸发,年初至今盐湖提锂板块涨88%、碳中和板块涨近60%、元宇宙概念涨41%,市场关注的焦点股宁德时代全年大涨68%,而贵州茅台全年涨超3%。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选取了2021年初至12月28日的市场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的年内涨幅为9.1%,高于上证指数涨幅。分类型来看,今年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收益率更为可观。

荀玉根说,2019年开启的A股牛市已经延续近三年,从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角度看,A股收益率已经明显高于历史均值。

他提醒,长期来看,任何事物都存在均值回归规律,股市运行也是如此。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较为可观。从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视角看,A股2021年收益率已经高于年度均值。从均值回归的角度看,明年指数或许会相对平淡,投资者需降低年度收益率预期。

明年还能继续涨下去吗?

“中国的庞大消费市场长期向好,加上国内政策着重刺激增长,令我们对2022年及之后A股的前景倍感乐观。”安本董事兼中国股票投资部主管姚鸿耀如是说。

他认为,中国政府拥有充分条件,能利用财政和货币措施来支撑经济,不致造成通胀蚕食本地消费者购买力。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在《2022年全球投资展望报告》中,再次强调对中国资产的看好,并维持对中国股票的小幅超配。

高盛此前发布的展望报告也称,将中国离岸股市从“标配”再度提升为“超配”,并且对A股维持“超配”的判断。

高盛表示,一般股市表现由两条腿支撑,一个是盈利增长,另一个是估值扩张。“我们认为适度宽松的政策会缓和中国国内宏观压力,相对维稳的政策或有望支撑中国股市。”

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展望明年,在盈利增长叠加估值微幅提升的推动下,预计A股市场约有10%的上行空间。“高品质成长”消费股有望因其盈利的稳定性和逐步复苏的基本面,重回市场焦点;而与疫情相关的出行限制或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说,2021年其主要投资建议是超配A股,进入2022年这个策略仍然奏效。“我们认为中国目前股票市场在结构性机会上、在主题性机会上,有很多个股层面选择。”

具体到板块方面,摩根士丹利判断,未来A股受益板块将是与绿色经济、网络安全、技术国产化、高端制造等相关的题材板块。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明年整体A股波动或将有所加大,但不意味着明年资本市场缺乏投资机会。明年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流动性整体仍将维持较为充裕水平,这将利好股市,A股整体仍将维持震荡向上,指数逐步新高,结构性机会将出现层出不穷的态势。

D. 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

10月14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做客今日头条《首席讲坛》线上访谈栏目,详解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以下,以问答形式呈现对话内容。

问:本期话题是“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记得在两年前,你就提出过“存量经济主导”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你当时是如何判断“中国已经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的呢?

李迅雷: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 我应该是市场上最早提出中国经济步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的学者之一。 除了GDP增速连续九年放缓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人口流动性下降、外贸增速下降、M2增速下降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长增速下降等四方面来说明 人口流、资金流、货物流及信息流的绝对量或增速 均在下降的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存量特征愈加明显。

分化也是存量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人口流动性的下降、产能过剩的出现、经济增速的放缓,每年的增量占总量的比重越来越低,存量经济的特征就会愈加明显。首先我关注到的是人口的分化,之后又看到区域经济的分化,此外,还有居民收入的分化、新旧产业的分化以及行业内的企业也出现了分化。

所以,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相比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赚钱越来越难了,投资意愿下降,消费增速下降。因为投资错了要亏钱,银行业惜贷了,收入差距大了,奢华消费增长快,但大众消费增长慢,因此对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来说,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例如,乘用车销量负增长、手机销量负增长,传统产业投资意愿下降,而投资PE、VC的风险也大了,因为新兴产业尽管需求大,但竞争也很激烈,如新能源汽车,目前也不能随便投。

问:早几年曾有观点认为,经济周期消失了,或者说“周期的波动性正在淡化”,从近几年的经济来看,这一判断准确吗,周期是否明显?你如何看待近年来的经济周期?

李迅雷: 周期大致可分为长周期、中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从目前看,中周期和中短周期确实有弱化现象。这是因为当今主要经济体都加大了逆周期调控的力度,使得中短周期呈现弱化现象。例如,2017年的时候,不少人认为新周期来临的,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可怕的时滞》,认为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尽管2015年以来的逆周期政策导致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大幅上升,但政策只能改变斜率,不能改变趋势。事实证明,2018年以后,中国经济仍然处在稳中向下的减速中。

因为周期是学者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形象描述,历史会重复,但不会简单重复。因此,周期现象还是存在的,但表现方式会有所变化。比如,过去谈论比较多的为期三年左右库存周期,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下,就淡化了。 简言之,中国经济目前更多表现为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特征。

不过,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和长周期依然是存在的,因为这两个周期太长,因此,研究者不多。尤其是中长周期,或成为建筑周期,目前已经处在下行阶段,它将以房价回落并在未来走稳为结束特征。至于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没有什么研究。但个人认为, 中国仍处在长周期的上行阶段,起点是1979年,中国的GDP总量或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从1700-1820年,走了一波上行期,GDP的全球份额从大致25%上升到32%;1820-1949年,是非常痛苦的下行期,GDP的全球份额降至5%左右,1949-1979年,是盘整期,GDP的全球份额没有上升。1979年以后,是新一轮长周期的开始, 估计到2030年前后,我国GDP的全球份额可以达到20%左右。

但是,对于这轮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而言,远没有止跌迹象,欧美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全球经济将经历低增长、高震荡的阶段。但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依然很明显,即GDP增速几乎是全球增速的两倍, 中国经济总量将在减速中成为全球第一。

问:非常想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些地方?映射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机会分别在哪?或者换句话说,未来十年资本市场上哪些行业值得进行投资,而哪些行业又值得我们去创业或者就业?

李迅雷: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动能很多,如现在大家热议的“硬科技”,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方向。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形成新的增长点,但这些增长点,与传统的家电、汽车、手机和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事实上,要形成新的巨大需求,才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比如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纺织机械为代表, 拉动了英国经济发展,使英国成为全球老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龙头,带来了电力设备、汽车等的迅猛发展, 也持续了近100年时间,美国成为全球老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仍是美国领头,以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主导, 已经持续了近70年时间,但这些年来,缺乏具有革命性的科技发明或技术进步,动力不断减弱。因此,发达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增速都在放缓,中国也不例外。

所以,如今的投资机会也多是结构性的,而非普遍性的。因为存量经济下,行业内部是此消彼长,行业之间也存在新旧转换。就资本市场而言,我觉得主题投资可能是两大方面,一是大消费,逻辑是投资、出口都在下行,中国GDP中消费的相对比重上升;二是高科技,毕竟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但是,这只是概念,投资需要落到具体的公司上。 我在去年年末,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意思了目前市场上钱太多了,但好项目、好标的少,过去是钱少,好标的多,那时应该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智商税征了太多,别再被征了,炒地图、炒题材、炒概念,都是低智商游戏的表现。

从就业的角度看,IT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毕竟是科技引领时代进步。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不大了,目前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7.5%以上,超前发展了,今后金融业可能不是存量博弈,而是减量博弈。

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Q2,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200万,11.38亿就是大顶;寒意更浓的是用户时长,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用户时长增速从22.6%降至11.8%,到了2019年6月,增速已经滑到了6%,人均单日时长358.2分钟,可能也离大顶不远了。过去的5年多的时间里,在4G带动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很多高薪的程序员岗位,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近几年也大热,伴随着O2O的出清、互联网金融去产能、互联网相关PE/VC行业寒冬接踵而至,我们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天花板将至,市场正在进行残酷的存量厮杀,用户下沉和出海也快成了最后的故事。互联网行业是否拐点已至?未来还有新的机会吗?

李迅雷: 去年中泰研究所TMT分析师已经做出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见顶的判断,但目前来看海外第三世界包括印尼、印度、非洲地区等仍然处于用户红利阶段,从今年这些地区4G基站发货较快的情况也可以判断,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中。

从国内来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出用户红利阶段,受益于国内良好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中高低端各个层次的用户都已经发掘的较为充分,进入需要依托产品内容进行用户价值深度挖掘的阶段,对企业竞争实力的要求很高。这可以视作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拐点,但仍然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腾讯音乐、美团点评都是以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用户实现用户价值深度挖掘的典型。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大机会,驱动了过去多年产业的大发展,而未来的机会有望聚焦在5G带来的物联网领域。5G是第一次从技术上满足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将开启从人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的新创新周期,现在正是在起点,需要从战略上重视。

问:在股票市场上,我们经常听到“风格切换”“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的概念,这是不是就是存量博弈的直接表现?去年年中,你提到“存量博弈时代,市场正在给确定性溢价”“2017年是抓大放小的元年”,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以大消费为代表的股票大幅上涨,市场给了这些股票一个名字,叫做“核心资产”。“漂亮50”和“核心资产”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半年“核心资产”涨幅较大,下半年风格切换是否已经再次转向成长股?从估值看“核心资产”目前贵不贵,是否仍然具有长期持有价值?

李迅雷: 在2017年以前,股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散户市场,如小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非常高,大市值股票被相对低估。我们将A股各行业中,每年ROE最差的10%的公司挑选出来,滚动构成绩差组合,代表市场中业绩最差的公司的股价表现。结果是,绩差公司股价的平均涨幅远远超过万得全A指数。2005年至2016年末,绩差组合总涨幅约13.5倍,而同期全A指数涨幅只有6倍,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绩差组合股价走势一路领先于万得全A指数。2016年之后,绩差组合股价走势才与全A指数反向变化,趋于回归合理的估值水平。

因此,2017年之前,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是严重扭曲的,2017年进入所谓新价值投资时代,其机会正是来自于估值体系的修复,而非宏观基本面的逆转。所谓存量博弈,与存量经济特征相对应。博弈的结果,就是有一大批过去被称为“壳资源”的股票,不断缩水,而过去被当成大白马的股票,估值水平不断提升。

核心资产和漂亮50,实际涵义都差不多——蓝筹股,但用在A股市场上,还不是太精准。但是, A股市场的再回到从前炒概念为主导的所谓风格切换已经不太可能了, A股市场已经走上了朝成熟市场迈进的不归路。至于成长还是价值,两者之间不属于风格切换。有价值的公司,一定具有很好的或很稳定的成长性,否则就没有价值可言。所谓转向成长之说,说穿了,就是一部分人希望重炒概念。我认为,个别热门板块有可能被炒作,但伪成长的股票,要想再度提升估值水平已经很难了。

至于目前核心资产贵不贵,应该说,从静态看,大部分核心资产都已经实现了价值回归,处在估值洼地的已经很少了。从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的表现看,回报率很惊人,可见一斑。但从动态看,不少成长型企业在若干年后,可能又会出现估值洼地。

因此,最终还是要看这些核心资产的成长性如何,如果成长性很好,市场份额在提升,则股价仍有上升空间。所以,投资选股就得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去做基本面分析。

投资机会,从逻辑上讲,看好两方面: 一方面是存量经济下的结构性机会,企业分化带来头部企业的投资机会, 产业分化带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投资机会,包括大家讲的大消费、高科技等,这也是一个新旧转化过程;区域分化带来热点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机会依然存在,但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等等。

另一方面,从散户时代步入到机构时代的估值体系重整机会。 整体而言,过去是大企业被低估,小企业被高估,确定性的增长被低估,不确定的增长被高估。今后,就是要让价值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经常听到这么一个说法:核心资产已经不便宜了,接下来应该会发生风格切换,成长股行情会起来——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也不排除判断准确的可能性。但是,它存在一个逻辑缺陷。

因为 走势是围绕着均值上下波动,离均值远了,便会出现回归,但不意味着回到均值就不动。 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 也就是说,从下往上回到均值附近后,有可能继续往上,反之亦然。低估的时候叫价值发现,回归的时候叫价值实现,再度偏离均值的时候叫过热或过冷。投资,如果有逻辑依据,就会踏实些,包括资产价格理性阶段逻辑,也包括非理性阶段逻辑。

问:李老师提到过行业的分化和集聚,从行业比较的角度看,分散和集聚的两个行业,哪个更好?比如说,一个行业正在百花齐放,大量新的小公司不断诞生;而另一个行业则是小公司不断倒闭、大公司不断变强,头部效应明显。你会选择投资百花齐放中有潜力的小公司,还是行业集中度上升过程中的大公司(或者对应的行业)?

李迅雷: 应该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行业大部分属于新兴行业,处在春秋战国时代,机会很多,同时风险也很大。例如,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热潮中,互联网企业大量产生,“触网”的上市公司也非常多,估值从市盈率变成了“市梦率”,当时如果能够选对BAT,那就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率,但如果选错,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投资应该要相信二八定律,即选对的概率总是很低的,即便你做再多的研究,对于新兴行业未来存在诸多风险,恐怕很难回避。

因此,我在过去为什么反复强调确定性溢价呢?是因为很多投资者抱有侥幸心理,喜欢投资不确定性高的标的,希望一夜暴富,乌鸡变凤凰,由此导致不确定的股票估值过高,而确定性的股票被冷落而导致估值偏低。所以,我的建议,还是 去投资相对成熟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风险收益比会相对高。 因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散户市场转向机构主导的市场过程,即理性的投资者数量会越来越多,资金实力决定了话语权,投机股将来会缺乏接盘者。

问:如果我们A股市场要迎来一场大牛市,增量资金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增量资金都有哪些来源?我们如何判断增量资金已经开始进场?

李迅雷: 首先,我不觉得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指数的缓慢上涨是必然的,因为 指数走势主要是由大市值股票走势决定的。 今年的增量资金多来自北上资金,这是在A股被纳入MSCI之后,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大幅上升。

其次,今后外资的A股市场的投资比重还将进一步上升,如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的外资的投资市值比重都在20%以上,我国目前的外资占比在5%以下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资不能不增加投资比重。

第三,从长期看,国内的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入市规模还将持续上升,一是增量部分入市规模可观,二是存量部分会逐步提高权益资产投资的比重,如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的上限是30%,而行业实际运用比例为22.64%,还有一定空间。

股市从来都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只要信心提升了,各路资金将会纷纷入市。现阶段只是外资的被动入市居多,为的是MSCI的配置需要。因此,我国要观察的是基本面是否改善,如果基本面改善了,则股市马上会有涨势,因为A股市场的效率一直比较高。

问:近几年,随着P2P行业的出清、地产市场调控、资管新规等,高收益率的资产越来越少,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优质资产,市场似乎迎来了一轮新的“资产荒”。想必很多读者都非常关心,从现在往后看3年5年甚至10年,普通居民还能配置什么资产?

李迅雷: 从发达市场的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看,金融资产配置比重远高于房地产,存款类资产配置比重比较少,个人投资者买的基金类产品比较多。我想,未来中国也会像成熟市场的居民一样, 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或把钱交给机构投资者去理财,即购买基金产品。 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国内投资者应该增加对海外资产的配置比重,如目前港股通、沪伦通都已经开通,投资一定要有全球化配置资产意识。

在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甚至有可能出现衰退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还应该有防范风险意识,其中,对家庭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显得很重要。如果专业一点的话,可以选择外汇、贵金属或商品期货、股指或国债期货等对冲工具,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此外,由于今后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高震荡模式,各国之间的冲突会多于合作,导致全球风险加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意识提高,因此, 如果业余一点的话,像黄金这类贵金属作为避险性品种,值得长期增持。

问: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财经话题,单聊这一个话题,都能撑起来很多场访谈了。早先有经济学家预判“2019年是楼市大底”,似乎是在暗示我们抄底;去年年底你做出过判断,认为“2019年房地产将进入减持窗口”。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有200多家房企破产,行业集中度似乎正在上升。大家目前担心的问题是,美联储降息可能引起全球的宽松大潮,国内可能也会慢慢宽松起来,“资产荒”之下,我们的楼市未来会不会再次步入上涨通道?或者说,未来有可能形成“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三四线城市慢慢下跌”的格局吗?整个房企未来将会是怎样的格局?

李迅雷: 我在今年年初的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报告中曾提出,房地产作为国内居民最主要的大类资产,已经进入减持窗口。我的逻辑是,长达20余年的房地产牛市已经步入尾声,即便利率再降,美联储再推量化宽松政策,它们能改变的只是经济下行的斜率,不能改变趋势。我认为,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日益严峻, 这是由于全球性长期和平所引发的难以避免的结构性问题。 此外,长期和平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的价格也会带来抑制。

从古今中外看, 资产价格总是波动的,长期高位走平的案例几乎没有。 而且不少投资者是贷款买房,即便房价走平,各种持有成本加起来比较,也将导致实际投资亏损。此外,还要关注房地产的流动性,一旦流动性极度萎缩,则投资性购房的持有风险会大幅上升。以上均为减持理由。

从今后看,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还是有的。因为当前及今后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是因城施策,防止大起大落。由于人口流向大城市,所以,三四线城市总体看,房地产库存率会不断提高,一二线城市则相对比较好些,因为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将加速头部公司的形成。从数据看,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在快速上升,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会因为土地购置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而难以生存下去。而龙头房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房地产业的结构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风险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E. 为什么股票一直涨,突破了4100点,现在股市的形势,谁能给分析一下,谢谢你们了

影响——央行发出警示信号,专家称股市基本方向将不会改变

●“牛市难撼波动难免”
本报讯(记者张诚苏曼丽)央行此次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最让人关切的无疑对股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此,昨日,众多市场人士大多认为,对市场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政策体现了连续性,市场有所预期,特别机构投资者大多作出了一定的提前反应,因此恐慌不会出现,但波动在所难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表示,央行此举是个信号,说明政府并不赞成过热。央行的举动更直接地是告诉大家中央不会坐视股市这种过热现象的持续。

●银行股、地产股等受影响最大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马青直接指出此次调控对目前股票市场的核心———银行股将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星期一股市再涨就太疯狂了”。他认为,此次存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而贷款基准利率只上调了0.18个百分点,这与前几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一起同幅度上升不同,意味着息差的缩小,资金成本增加,因此也就不会像前几次加息一样对股市没有丝毫影响。
加息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是全方位的,具体的影响程度跟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密切相关,对不同的行业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贷款占总资产比率较高的上市公司,业绩受到的冲击最大。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受加息影响最大的3个行业是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由于这些行业都是靠高贷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涨将直接加重相关的利息负担,增加财务费用。
中信建投研究员刘献军认为,虽然未来政府的调控措施还难以预期,但至少从目前来说,此次的调控措施难以撼动大牛市的基础。

●将吸引更多海外热钱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李慧勇分析认为,从理论上讲,加息将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股市不利。但存款准备金已经成为常规调控手段,对流动性的影响有限,而汇率波幅的调整并不会在短期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认为此次调控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仍然会很有限,星期一的股市不会出现暴跌。因此应用理性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央行的举措。
招商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常锦昨天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同时进行,力度比较大,也有点出乎市场的预料。不过,她认为,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会太大,相反,加息会进一步吸引海外的热钱进入内地,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冻结银行间资金,也不会对股市的资金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众多分析人士均认为,在市场已经处于高位,泡沫正在形成过程中,此次强烈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会对市场有较大影响,但针对长期牛市的看法,大多较为乐观,并认为这还取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强力的调控措施。(记者 张诚 苏曼丽 新华社等媒体消息)

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股市反应决定未来政策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宣布同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5月1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述举措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同时,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徐滇庆教授表示:
这回加息和上调保证金率双管齐下,主要是针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间接对股市过热起到喝止作用。如果市场无动于衷,那么一系列的后续措施还会出台。
徐滇庆说:“股市现在的问题1是大幅度炒作,这两年来,一大笔过剩的资金冲入了股市,但加息对它们的调控是非常间接的,因为资金来源跟银行关系并不大。”
徐滇庆认为,央行此举是个信号,说明政府并不赞成过热。“股市每年涨20因此,徐滇庆认为,央行的举动更直接地是告诉大家中央不会坐视股市这种过热现象的持续。
“如果市场无视于这个警告,那么不只是加息,还有更多的手段会陆续出台。比如征收资本利得税、上调交易税,等等。因为现在股市换手率大幅增加,从一天百来亿涨到几千亿,这是一种过度投机的表现。”

●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周春生表示:
央行此次调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4月份CPI比3月份有些回落,没想到央行会在短期内继续采取紧张措施;意料之中的是股市泡沫已经形成,风险在加大。目前股市投资热情高涨,每天都有新股民进入市场,但新进股民往往对股市缺乏认识,发展下去必然会积累风险,长远来看会对股市造成更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吸取台湾地区和日本的经验和教训,让股市健康发展,股市需要繁荣更需要稳定,央行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为市场降温,具有积极意义。
对谈到对其他市场的影响时,周春生表示,对房地产市场会有一定的影响。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先生认为:
此次央行三管齐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抑制物价及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促使外汇平衡。总之,是多目标的调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李迅雷称:
第一,这次上调是在市场预测之内的。
第二,这次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调整主要是用来调整市场的利率的结构,这次的调整中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比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多一些,这些都为了防止目前的银行利益,以免他们的利益太丰厚。
同时,他表示,这次的调整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股市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从长远上来讲,每一次的加息过后必定至使股市的大涨,在一段时间内牛市将持续,而且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高辉清:这次加息异乎寻常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博士认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加息。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一起推出,二是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离上次上调仅有几天时间,这异乎寻常的举措,不仅我国没有过,可能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
其实4月份的物价是下跌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是减轻了,按照道理是不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息的,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异乎寻常的。
之所以有这次异乎寻常的加息,我个人认为可能有这原因。一是马上就要举行中美战略对话了,他们会在汇率等方面给我们压力,加息可以稍微缓解这种压力。与此次加息同时进行的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是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减轻了,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在加快,加息可以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三就是政府可能还是认为当前股市上涨过快,出现了结构性的泡沫,因此希望通过加息抑制股市可能出现的泡沫,这也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许小年:加息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这次央行调控的信号更严肃了,整个市场应该更认真的的看待这次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举措。
对股市的影响,许小年认为,这未必就是专门针对股市的。他认为央行的调控目的还是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以及抑制不断增长的资产价格泡沫。
他认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目前不好评估。同时,对CPI增速的抑制效果也不会那么快体现。

●夏斌:央行举动不是要打压股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此次加息应该再早点。这次加息缩小利差,对热钱的抑制有一定作用,央行对中美利差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他认为,目前我国贸易顺差靠利率解决不了多少,不过提高利率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对股市而言,此次央行的举动对其有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央行的举动并不是要打压股市,主要还是因为宏观经济流动性太多,提高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夏斌说。

●郭田勇:利差变窄 银行预期收益下降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相对2006年4月底的单纯上调贷款基准利率,此次存款基准利率的上调使银行利差变窄,预期收益下降。
郭田勇表示,上市银行2006年年报显示,国内银行传统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还是占相当大的比重,此次存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上调将使国内银行利息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总额。
郭田勇同时表示,此次加息也将推动银行扩大中间业务的开展,加强金融创新,加强交叉型产品的开发。

●李振宁:加息对股市有一定影响 但不会很大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加息不是针对股市,其本身还是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同时,股市能吸引大量的资金,也能减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减少投资实体的资金。
我认为今后不会大规模加息,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是现在的利率还是比较低,再次加息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吸引海外资金流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的负面作用,平衡可能被打破。
加息对股市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很大,0.27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不会影响老百姓对股市的态度。从外围来看,美国连续加息的那几年正是美国股市走牛的几年。股市是否调整,市场有自己的规律,政府干预也没太大意思。

●哈继铭:加息对负债率高的行业是利空消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同时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个组合拳显示了央行调控意识的提高。
他认为,央行这次的调控措施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对股市而言,这是混合信号,对一些行业,特别是负债率高的行业肯定是利空消息。
同时哈继铭认为这对热钱同样有抑制作用。
这次加息是否会对5月份的CPI增幅放缓呢?哈继铭认为5月份的CPI增幅很难放缓,同时6、7月份的CPI增速还要继续提高,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压力不断增大,同时资源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另外就是工资上涨的压力了。
哈继铭估计7-8月份可能再次加息。

●宋国青:调正幅度较小 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 中国人民银行此次人民币小幅上调金融机构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央行此次调整符合预期。

●中邮基金市场总监唐澍明表示:
此次加息的举措是人民银行行驶货币当局角色的表现。而正是人民币利率的过快升值使得人民银行运用进一步紧缩的货币政策来适应人民币的对外升值。
从市场的角度,唐澍明认为这次人民银行的动作是在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达到提示风险,规范市场的目的。
在谈到货币当局接下来会否还有所动作时,唐澍明认为,今年我国开始进入一个弱加息的周期,因此可以预期,人民银行会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

●高德黄金首席经济学家张卫星表示:
央行此次调整动作比较大,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收回流动性,表明了政府治理投资过热的坚决态度,同时为股市降温。当前股市投资热情高涨,在利益的驱使下,此次调整显得微不足道,因调整利度不够,极易导致利空变利好。
因为以前政策市的遗留问题,政府没有采取行政手段而是采取经济手段为市场降温,也是希望证券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张卫星表示,可以采取国有股减持以及增加股市供应量来为股市降温。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此次央行出台政策的时机和措施非常好,也说明政府采纳了呼吁控制市场风险的建议。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一方面是因经济数据需要央行及时采取预防经济转向过热的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的市场风险一个很好的防范措施。
左小蕾认为,从市场近期的表现看,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出向理性发展的趋势,因为此前政府的各种暗示,已经促使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开始增多。本次调控措施对股市是积极的因素,有助于是释放股市风险。
在此前,温总理曾经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解决好金融领域的问题。此次央行有史以来首次集中采用多种调控手段,也说明政府的市场调控手段日趋成熟,创新举措会不断。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表示:
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对股市影响不大,与中性利率6%比,目前的利率只到3%,上升空间还很大。
丁圣元认为,目前的市场从表面看是流动性过剩,财富效应吸引投资进场,但从2001,2002年左右开始,居民储蓄开始偏向活期储蓄,活期储蓄逐渐增多,说明投资者已经不能容忍长期低利率,有迫切的投资冲动,随时准备从银行撤出,股市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渠道,目前股市的火爆完全是因这种投资意识的释放,所以央行此次小幅加息对投资者不具实际意义。

●宏源证券的商金和先生认为:
本次央行出台调控政策是正常的,也是在预料之中的,短期可能引起大盘震荡,但长期来看影响不会太大,因为,毕竟本次加息的利率只有0.27个百分点,幅度较小。
他认为,本次加息,可能使股民中的老股民产生一些震动,从股市中撤出,但对于新入市的新股民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吴春龙称:
这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与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为了调控实体经济,投资增长过快所做的调整,对二级市场,特别是股票未必会产生有效的影响。
吴春龙还表示,这次调整,从理论上讲会对地产股、大众原材料等产生影响,前几次的上调准备金率都对地产股的趋势产生了影响,认为不会对金融板块产生太大的影响。

●北京中期总经理母润昌表示:
这是国家控制流动性过剩、抑制经济过热的必要手段。当被问到加息对国内期货市场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时,他认为期货市场不会太敏感。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经济师滕泰认为:
此次央行打出“组合拳”,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强。以前央行虽然也陆续采取了类似手段,但由于都象“格林斯潘式的小动作”,即每次加息只是大约0.27点,这样对回收流动性过剩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调节资产价格影响不大。
此次央行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滕泰认为,一方面将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一段时间以来股指涨幅过大,这样势必将会打击短线的股指泡沫,特别是对银行股、地产股影响较大。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认为:
此次加息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很正常,比较及时”,他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宏观经济层面的流动性过剩;第二,当前市场物价持续上涨;第三,股市有过热倾向。
曹凤岐表示,此次加息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虽然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但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市场负利率情况。对于股市的影响,曹凤岐称可能会对股市心理上有一定冲击。未来是否还有可能加息,曹凤岐称要视经济运行情况而定,如果此次调控效果不好,“存款准备金还有可能小步上调,不止一次”。

●赵晓:政府不想砸盘 基金重仓股会急跌
政府出手很温柔,这说明它不想砸盘 ,市场分化会加剧,QFII、基金重仓股会急跌,而多头控制的股票,还会继续涨 。
赵晓:我在上次的文章(“熊掌也要鱼也要——谈当前多重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里,分析了五一前为什么没有加息,而是调整了准备金率,这是因为大家看好经济整体趋势,惟一不好只是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就是资产的泡沫,以前是房地产泡沫,现在是股市的泡沫,当然这个泡沫有多大,但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第二篇文章,写“股市可能直奔5000点”,这是为了说明现在股市的形势是一触即发,但最后还留了一句话:“调控必须走在市场前头。而在这种真实的市场可能趋势下,最优的政策是什么呢?值得深思。”
结合起来看,实际上我一直在提醒一些事情,一方面提醒政府,不要轻易破坏现在这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局面,另一方面提醒投资者,政府是一定会出政策的,“调控是会走在市场前面的”。
但总体来看,这次加息加的不多,0.27%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如果是加到0.54%,就说明政府要砸盘了;而且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是五一之前,但它出在五一后,而且出手很温柔,这说明它不想砸盘,只是想看看市场的反应。
这次同时又调了准备金,这表明它对流动性过剩依然不满,所以这次不仅打了左勾拳,还打了右勾拳,一方面要保护经济,另一方面又要温柔的说服教育市场,政策细腻全面。
经过这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我认为市场分化会加剧,一方面空头会觉得还不够,政府还会继续出招,它们会继续唱空、砸盘,这些空头主要是QFII、公募基金,因此基金重仓股会跌的更厉害。
而多头会觉得这个情况很正常,调控很温和,政府并没有重拳出击。在这种情况下,空头们控制的股票还会继续涨。实际上,现在空头除了真正意义上的散户,还有大量的私募,而真正的市场高手在这些人里面。
对于QFII、外资这些空头来说,他们不太相信中国的经济能真正搞好,不相信中国的银行能真正做好,这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对他们不了解的东西不太放心,而多头主要是国内的股民、基金,他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还有升值空间。
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股市会出现大盘横盘、基金重仓股急跌,而散户、私募持有股票大涨的情况。
事实上,央行这次的政策,既给了空头一点面子,对多头的出招又比较温和——它优先使用的还是货币政策,是用来给市场放信号的。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央行的此次行为是史无前例的,表明了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决心。虽然cpi已经连续2个月触及警戒线,但是央行加息和调整准备金的幅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近几月来,央行的调控政策频出,就此推测央行将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调控经济。
虽然这些调控政策将对金融市场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良好,总体还是向上的,只是对投资者的心里造成影响比较大

F. 中国最具声望的100名证券分析师。。

有声望 不一定会给你带来赚钱的机会 找个有能力的就OK了

G. 关于炒股的公众号哪个比较好

肯定是,游资刘叔

阅读全文

与迅雷股票分析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配资公司毁简配资 浏览:93
哈药股份股票业绩 浏览:56
先买股票去哪开户 浏览:292
微博兔兔免费电影网 浏览:537
保姆韩国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423
所有股票交易时间 浏览:770
女子猥亵男童 浏览:453
重仓软件股票 浏览:294
杭氧股份股票票 浏览:908
富士康公告子公司抛售阿里巴巴股票 浏览:145
爱仕达股票行情分析 浏览:213
一个人多年后想到自己以前是警察还有女儿的电影 浏览:624
股票配资概念怎么样 浏览:582
台州网络股票配资 浏览:771
同花顺08283股票行情 浏览:641
碧桂园股价 浏览:410
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地址 浏览:61
郑少秋所有电影大全 浏览:57
香港电影二个女学生女同性恋 浏览:951
泰国有一部电影爸爸出海 浏览:997